何以“大岗”?专家学者共话文脉传承打造南沙文旅融合新样板

  信息时报讯(记者 聂佩文 通讯员 简晓潼)为进一步挖掘好、阐释好、宣传好大岗深厚的历史文脉,3月9日,由广州市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与南沙区大岗镇主办的“传承与发展·南沙(大岗)历史文脉探究”研讨会在大岗镇政府举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大岗镇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保护与开发等话题展开交流探讨,共话文脉传承,为大岗镇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发展动力。

  据了解,大岗的起名,源于此地盛产大冈红石(即大冈红),此石颜色鲜红且质地坚硬,故因石得名“大冈”,后写成“大岗”。广东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专家、广州市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金山在考察时发现,大岗镇十八罗汉山古海蚀地貌地质遗迹是迄今为止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是在南方地区发现的最高海拔、最久历史记录的海蚀地貌地质遗迹。

  此外,在大岗镇内,还有不少与“石”有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大岗罉塘潭古采石场,内藏八股山场界碑据考究是目前广州古代采石场唯一的清代石碑;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潭洲骑楼,位于大岗镇潭洲社区人民路,如今被当地人较完好地保存下来。

  广州市建筑遗产保护协会顾问陈晓平跟随调研团队深入大岗,从客家村到大岗中学,在土生土长的大岗客家人陈伟林的带领下实地走访了镇内多处历史遗迹。陈伟林也是南沙区非遗项目“石磨打造技艺”传承人,他表示,过去村民以采石、打石磨谋生,从这里产的石磨远销东南亚。

  陈晓平表示,在前期的实地走访过程中,他收集到了拥军洞、公义祠石刻等重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迹。“关于辖区内部分文物的史料还是偏少,建议扩大收集范围,并做好保护工作,对下一步的大岗历史背景和文化研究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大岗具有深厚的工业底蕴,曾获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广东百强·广州十强”称号,是工业大镇。大岗历史上是沙湾水道以南唯一的商业中心,潭洲人民路骑楼、灵岗河边水上集市见证了百年商埠的繁荣,目前城区面积14.3平方公里,商业氛围浓厚、群众生活便利。

  近年来,随着穗港智造基地的建设落地,一批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高端航空装备制造业、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产业项目导入,当地将进一步助力南沙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陈晓平表示,大岗镇要有侧重地推出主题旅游服务产品线路,打造文旅新名片,提高大岗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文化的兼容性与多元性是大岗一个显著的特征,用“文武双全”来形容此地的文化现状一点都不为过。

  能文——粤剧界名流陈冠卿,国家一级演员冯刚毅、郭凤女等名家均为大岗籍人士。2021年当地成立了“郭凤女粤剧工作室”,并开展了多次粤剧进村(社区)、粤剧进校园的活动。2023年,大岗岗城小学粤剧团荣获南沙区粤剧大赛银奖和最佳表演奖,粤剧传承在当地初见成效。罉塘潭古采石场、石磨打造技艺,当地与“石”的故事家喻户晓,采石文化应运而生。2023年石磨打造技艺入选南沙区级非遗名录,当地陆续开办石磨技艺培训班,致力于传授非遗技艺,培养传承人。

  能武——大岗篮球运动传统历史悠远长久,篮球比赛几乎每年举办并吸引周边兄弟镇街前来参与。近两年,大岗办起了村BA比赛,场均逾千人观赛。同时积极做出响应区级篮球比赛,以2023年南沙区男子篮球联赛为例,大岗派出的队伍包揽三、四、五名。

  南沙区副区长欧阳健华在会上提出,大岗镇要充分认清自身文化基因的优势,做好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加强属地内历史背景和文化遗址的保护,多角度呈现南沙历史的丰富性,讲好大岗故事,讲述好南沙故事。未来为辖区内的旅游服务产品线路策划、包装、讲解服务等方面提供素材,让人文促发经济,打造南沙文旅融合的新样板。



您可能也喜欢

回收网

中国上海市嘉定区嘉罗公路1688号(www.m6.com)

辽宁省沈抚创新示范区木材回收园区 A区

15940130111

回收服务区域

上海 无锡 宁波

沈阳 大连 天津

西安 重庆 南宁